善良的卖粥婆婆:一碗热粥温暖整个寒冬
在江南一个叫青石镇的小地方,有位张婆婆每天凌晨三点就起来熬粥。她的粥铺没有招牌,只有一口冒着热气的大铁锅,但镇上没人不知道‘张家粥铺’。
那年冬天特别冷,连护城河都结了三寸厚的冰。有天清晨,张婆婆发现屋檐下蜷缩着个衣衫单薄的小男孩,冻得嘴唇发紫。孩子是从邻县逃荒来的,爹娘都在路上病死了。
‘来,把这碗姜糖粥喝了。’张婆婆把孩子领进屋,从灶台端出煨着的瓦罐。后来人们才知道,那罐粥是她留给犯胃病的老伴的特制粥。
第二天,镇东头李木匠送来张小木床;第三天,布庄王掌柜捎来棉被;到第七天时,孩子已经穿着新棉袄在粥铺帮忙烧火了。这年春节,镇上二十多个孤寡老人都在粥铺吃了团圆饭。
最神奇的是开春后,那孩子帮婆婆擦柜子时发现个暗格,里面竟藏着张老地契——婆婆祖上留下的三间临街瓦房,正好能扩成正经店面。如今粥铺门口挂着‘慈心粥铺’的匾额,每到腊八节,全县无家可归的人都知道来这儿领碗热粥。
去年冬天特别暖和,可张婆婆还是凌晨三点起来熬粥。有人问她为啥不停歇,老人笑着指指墙上挂的锦旗——那是当年那个孩子,现在的县民政局长送来的。锦旗上八个字:‘粥暖一时,善暖一生’。
这个真实的故事在青石镇流传了十五年。现在每到冬至,很多年轻人会专程来喝粥,他们管这叫‘喝福气’。而张婆婆总在收摊时多留两碗,一碗放在街角祭奠老伴,一碗等着那个不知道会不会出现的受寒人。
镇上小学的作文课,年年都有孩子写《一碗粥的温暖》。有个孩子这样结尾:‘婆婆的粥锅从来不会空,就像人间的善意永远没有尽头。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