善良的樵夫与山中精灵:一碗粥换来的千年报恩
在云雾缭绕的终南山脚下,有个叫柳树沟的村子。村里住着个叫老周的樵夫,五十多岁,背微驼,脸上总挂着憨厚的笑。别人砍柴专挑好卖的硬木,他却总把枯死的树伐了,给新苗腾地方。
那年腊月廿三,老周顶着鹅毛大雪上山,在断崖边发现个冻得发青的年轻人。那人穿着单薄的青布衫,腰带上别着支白玉笛。老周二话不说,把准备卖钱的柴捆拆了,当场生火熬了罐黄米粥。
'趁热喝,暖暖身子。'老周把最后半块馍馍掰进粥里。年轻人接过陶碗时,老周看见他手腕内侧有片鳞状的胎记,在火光中泛着奇异的光泽。
三天后雪停了,年轻人说要往深山里寻亲。老周把过年才穿的羊皮袄塞给他:'翻过鹰嘴崖有户猎户,就说老周让你借宿。'
转过年来开春,村里闹起怪事。老周家水缸永远满着,劈好的柴火总在半夜自动码齐。最奇的是有次他崴了脚,第二天门槛上摆着三株新鲜的灵芝。
端午这天,老周在溪边捡到支白玉笛。当晚笛子突然自己响起来,引着他走到后山。月光下,当初那个年轻人站在瀑布潭边,潭水竟逆流而上形成水桥。
'实不相瞒,我是镇守这方山水的螭龙。'年轻人衣袖翻飞间露出鳞甲,'那年渡劫受伤,您那碗热粥救了我千年道行。'说着捧出颗明珠:'放在米缸,永无饥馑。'
老周却摇头:'要真念着那碗粥,不如保佑咱村子风调雨顺。'说着把明珠抛回潭中,溅起七彩虹光。
后来柳树沟果然年年丰收。老周八十岁无疾而终那晚,有人看见瀑布潭升起青虹,绕着老屋转了三圈。如今村里孩子都听过祖辈传唱的歌谣:'樵夫不砍向阳枝,善心自有龙君知......'
这个带着泥土气息的故事,在终南山一带流传了百余年。曾有民俗学者在1983年走访时,在柳树沟祠堂见过块残碑,上面模糊记载着'周氏义救龙神得佑'的事迹。村里老人说,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,还有人见过瀑布潭在月夜泛出珍珠色的微光。
最令人称奇的是,柳树沟至今保留着腊月廿三熬'龙君粥'的习俗。粥里必要放黄米和野枣,恰如当年老周用粗瓷碗盛的那一份善意。或许正如村民们说的:'山精野怪尚且知恩,何况人呢?'
去年清明,几个驴友在终南山迷路,声称见过个穿青衫的吹笛人指路。他们拍的照片里,有张模糊的侧影——那人抬手时,腕间似乎有道反光的痕迹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