善良的木匠与报恩的燕子:一个温暖人心的民间故事
在很久以前,江南水乡有一个叫青溪镇的地方,镇上住着一位姓陈的老木匠。陈师傅手艺精湛,更难得的是心地善良,常常免费给穷苦人家修门窗、打家具。这年春天,一对燕子在陈师傅家屋檐下筑了巢,每日叽叽喳喳好不热闹。
有天清晨,陈师傅发现一只雏燕摔在院子里,翅膀受了伤。他连忙用棉布包扎,又做了个小竹笼挂在屋檐下。每天喂水喂虫,三个月后小燕子的伤好了,却不肯离去,总在陈师傅干活时落在工具箱上。入冬前,老燕子带着痊愈的小燕子飞走了,陈师傅还站在院子里挥手告别。
第二年开春,陈家屋檐突然多了十几个燕巢!上百只燕子每天衔来树枝泥巴,陈师傅非但不嫌吵闹,还特地在檐下钉了一排木板方便它们筑巢。村里人说这是吉兆,可没过多久,镇上首富赵老爷却带着家丁来了。
原来赵老爷嫌燕子粪便弄脏了他新买的宅院(就在陈师傅家隔壁),要雇人捅掉所有燕巢。陈师傅急得直跺脚:'使不得啊!燕子吃虫护庄稼,老话说捅燕巢要倒大霉的!'说着掏出准备买木材的十两银子:'您高抬贵手,这些钱就当赔您打扫费。'
赵老爷收了钱却冷笑:'你这点钱够干什么?明天我就......'话没说完,突然有团鸟粪正落在他的绸缎帽子上。抬头看时,上百只燕子在空中盘旋鸣叫,竟像是听懂人话在示威。围观的村民哄笑起来,赵老爷恼羞成怒地走了。
当天夜里雷雨交加,陈师傅被'噼里啪啦'的声音惊醒。举着油灯一看,所有燕子都紧紧贴着屋檐,用身体为巢穴里的雏鸟挡雨。第二天清晨,村民发现赵家新宅被雷劈中起了火,而陈师傅家滴雨未进——密密麻麻的燕子竟用翅膀搭成了'雨棚'。
更神奇的是,人们在赵家废墟里挖出个陶罐,装着二十年前赵家霸占邻家田地的地契。这事传开后,赵老爷羞得搬去了外乡。而陈师傅家的'燕子奇观'引来无数人参观,有个老秀才感慨道:'禽鸟尚知报恩,人岂能不如燕乎?'
后来青溪镇立了条新规矩:捅燕巢者罚扫街三日。陈师傅活到九十八岁无疾而终,出殡那天,镇上的燕子黑压压飞了十里路。如今你去青溪镇,还能看见陈家老宅屋檐下层层叠叠的旧燕巢,像记载着这个温暖故事的活化石。
(故事取材于江苏高淳'护燕民俗',当地至今保留着'不捅燕巢'的传统。清代《高淳县志》确有'燕巢兆火''义燕护宅'等记载,科学家发现燕子确实能记住帮助过它的人类住所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