善良的渔夫与报恩的金鱼:太湖边的百年传说
在烟波浩渺的太湖西岸,有个名叫柳溪村的小渔村。村里至今流传着一个关于渔夫陈老四的故事,当地老人说这事发生在光绪年间,太湖县志里还留着几行记载。
那年初冬特别冷,湖面都结了薄冰。五十岁的陈老四清早出门收网,发现网里沉甸甸的却不见鱼,只有条巴掌大的金鱼困在破渔网里,鳞片被勾掉好几片,正渗着血丝。更奇的是,那鱼眼竟泛着泪光。
'作孽啊!'陈老四小心剪开渔网,掏出怀里的烧酒给鱼擦了伤口。他本想放生,可看着金鱼奄奄一息的样子,索性脱了棉袄裹住它带回家。为此还挨了老伴好一顿数落:'自家米缸都见底了,还养这不能吃的玩意儿!'
没想到三天后的深夜,陈老四起夜时看见水缸泛着金光。那条金鱼竟浮在水面开口说话:'恩公,我本是龙宫夜明珠的守将,贪玩被水草缠住才落难。明日午时请带水缸到东岸礁石滩...'话没说完,突然传来鸡叫声,金鱼立刻沉入缸底。
次日顶着寒风,陈老四半信半疑地来到礁石滩。正午时分,水面突然沸腾,金鱼跃入湖中瞬间化作丈余长的金影。随着哗啦一声巨响,浪花里浮出个红漆木箱,里面整整齐齐码着二十锭官银,底下还压着张盐商通关文书——正是前几天镇上盐船沉没时丢失的货!
这事很快传遍四里八乡。有商人闻讯赶来,出价五百两要买金鱼,被陈老四一口回绝。那年春节,村里三十多户断粮人家都收到了用银子换的米面,村口被冲毁的义桥也重新修了起来。有人看见除夕夜陈老四在桥头祭拜时,水里隐约有金光流转。
如今柳溪村还保留着'金鱼祭'的习俗,每年冬至都要往湖里撒糯米糕。去年大旱时,考古队确实在东岸礁石滩打捞到明代沉船的残骸,里面有个锈蚀的红漆箱扣,与县志记载的盐商箱子特征吻合。村里九十岁的阿太常说:'善心就像太湖里的水,看着不起眼,终会化成云雨回来。'
而陈老四的后人至今住在翻修过的老屋里,堂屋供着个缺角的粗瓷水缸。有次电视台来采访,镜头拍下水缸时,观众都说看见水面泛起了彩虹似的光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