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槐树下的秘密:山村教师三十年守护的承诺
在云雾缭绕的青山村口,有棵三人合抱的老槐树。树干上深深刻着的"教书育人"四个字,见证着李守诚老师三十年的坚守。
1993年夏天,刚从师范毕业的李守诚骑着二八自行车,在暴雨中翻山越岭来到青山村。泥石流冲垮了唯一的校舍,孩子们蹲在槐树下用树枝写字的情景刺痛了他的心。"给我三年,我一定让孩子们有学上!"他在村民质疑的目光中,抡起斧头砍下了自家准备盖新房的大梁。
第一年冬天,临时搭建的草棚挡不住寒风。李老师把唯一的煤炉让给学生,自己裹着棉被批改作业,冻僵的手指在作业本上划出歪扭的红线。村民王大山凌晨赶集时,看见棚子里亮着的油灯映出三个身影——李老师正给留守的姐弟俩补习落下的功课。
2005年汛期,暴涨的河水漫过石桥。每天清晨五点半,李老师就蹲在河边,把四十多个孩子一个个背过河。有次脚底打滑,他死死抱住怀里的学生,自己的头磕在石头上缝了七针。第二天缠着纱布来上课,孩子们发现讲台上多了根拴着红布的竹竿——那是他连夜做的测水位标尺。
2018年村小合并时,55岁的李老师本可退休。但听说后山五户人家的孩子上学要绕行两小时,他咬牙接下"教学点保留权"的申请任务。三个月里,他白天上课晚上写材料,骑着那辆老自行车往返教育局十七次。当批文终于下来时,他趴在老槐树下哭得像个孩子。
如今的老槐树上,除了当年刻的字,还挂满了铜铃铛。每个毕业的孩子都会留下一个刻着名字的铃铛,风吹过时,清脆的声响仿佛在诉说:这里有位老师,用三十年光阴把187个山里娃送出了大山,而他自己,永远守着那间亮着灯的教室。
1993年夏天,刚从师范毕业的李守诚骑着二八自行车,在暴雨中翻山越岭来到青山村。泥石流冲垮了唯一的校舍,孩子们蹲在槐树下用树枝写字的情景刺痛了他的心。"给我三年,我一定让孩子们有学上!"他在村民质疑的目光中,抡起斧头砍下了自家准备盖新房的大梁。
第一年冬天,临时搭建的草棚挡不住寒风。李老师把唯一的煤炉让给学生,自己裹着棉被批改作业,冻僵的手指在作业本上划出歪扭的红线。村民王大山凌晨赶集时,看见棚子里亮着的油灯映出三个身影——李老师正给留守的姐弟俩补习落下的功课。
2005年汛期,暴涨的河水漫过石桥。每天清晨五点半,李老师就蹲在河边,把四十多个孩子一个个背过河。有次脚底打滑,他死死抱住怀里的学生,自己的头磕在石头上缝了七针。第二天缠着纱布来上课,孩子们发现讲台上多了根拴着红布的竹竿——那是他连夜做的测水位标尺。
2018年村小合并时,55岁的李老师本可退休。但听说后山五户人家的孩子上学要绕行两小时,他咬牙接下"教学点保留权"的申请任务。三个月里,他白天上课晚上写材料,骑着那辆老自行车往返教育局十七次。当批文终于下来时,他趴在老槐树下哭得像个孩子。
如今的老槐树上,除了当年刻的字,还挂满了铜铃铛。每个毕业的孩子都会留下一个刻着名字的铃铛,风吹过时,清脆的声响仿佛在诉说:这里有位老师,用三十年光阴把187个山里娃送出了大山,而他自己,永远守着那间亮着灯的教室。